400-123-4567

半岛游戏2024年全球港口稳中求进寻突破发布日期:2024-06-18 15:38:51 浏览次数:

  半岛游戏2024年,全球经济大概率将延续低速增长格局,全球贸易限制措施或增加,但贸易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受益于国际需求与海运量增长,预计2024年全球港口有望维持2%—3%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增速,集装箱吞吐量增幅预计为3%—5%。

  此外,从市场需求来看,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预测,2024年全球干散货需求将增长1%—2%。其中,铁矿石运量增长1%—2%,煤炭运量下降1%—3%,粮食运量增长3%—4%。

  2024年各国贸易限制措施或将持续增多,但随着全球经济回稳,各国通胀问题逐步改善,制造业产能陆续释放,预计贸易需求将由负转正,缓慢恢复,因此全球港口吞吐量有望继续维持小幅增长格局。

  从贸易货物结构看,2024年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基建需求或将放缓,对能源、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的增速收窄,但商品贸易与机械设备等贸易需求有望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带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2%—3%的稳步提升。

  2024年全球港口集装箱贸易已基本摆脱疫情困扰,欧美国家需求疲软及制造停摆状况也有所恢复,而红海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各国大选等国际事件虽对贸易有所影响,但无法改变总体增长趋势。

  分区域看,预计2024年亚洲内部的商品贸易依然较为旺盛,而美洲市场跌幅有望大幅缩小,欧洲则或将止跌,恢复增长。印度、非洲等发展中经济体随着基建和扩大再生产,贸易与出口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碳税制度对贸易商品的碳排放加征关税,这对商品和集装箱贸易会造成一定影响。

  总的来说,在当前关税和贸易限制条件下,集装箱贸易将维持较大幅度增长,但若新增贸易限制尤其是环保领域限制,将压缩集装箱贸易增速。

  持续推进集约化发展以提高运营效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航运市场在解决大宗商品贸易方面具有持续需求,加之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上涨,航运市场的运价和成本也将被进一步影响。随着港口竞争的加剧,码头运营商必将会进一步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此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中远海运、招商局等全球码头运营商将通过海内外双向规模化发展进行升级。

  进一步完善物流网络全球服务业务范围。随着全球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叠加马士基、东方海外等多家航运公司进一步升级并扩建多条亚洲航线,全球与东南亚港口之间的直接连接持续增强。在此背景下,全球码头运营商意识到仅依靠现有区域物流网络承担全球供应链负荷不足,纷纷进一步寻求转型全球物流运营商,通过投资、合作、收购多种方式涉足东南亚物流产业上下游,拓展物流产业链半岛游戏。

  通过收购物流企业是最直接的方式,例如招商局港口与印尼物流公司达成收购协议,标志着招商局港口长期供应链计划首次扩展到东南亚码头资产,将会持续推进其在东南亚的战略港口网络,充分利用当地合作伙伴关系渗透印尼市场。

  逐步开展绿地开发项目以满足发展需求。码头运营商的绿地开发项目是指在空白地点或新兴市场投资建设新的集装箱港口和码头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需求和提高物流效率,这是码头运营商发展的关键因素计划,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例如中远海运与和记港口、达飞海运合作投资埃及苏科纳港码头,这是中远海运首次在海外开发绿地项目。未来发达国家港口投资难度较大半岛游戏,新兴市场港口绿地投资将是中远海运港口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策略。

  2023年,全球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增长强劲,这得益于全球贸易活动的蓬勃发展、海上交通量的增加以及各港口对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能力的不懈努力。此外,一些绿色港口举措的推行正在影响航运业的发展,可持续性成为重要的关键词。政府和私营部门对港口基础设施改善和扩建的投资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增长。基于以上情况,加上各国都在努力加强经济联系并简化物流网络,预计在2024年—2032年,全球港口基础设施市场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亚洲国家积极投资新建。2023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平息,全球经济正在迈向后疫情时代,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经贸维持稳健增长,复苏势头较为明显。尤其东南亚、中国建设投资增长速度较快,行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随着供应链的重构,亚洲内部集装箱航运活跃,各大枢纽港加大了码头建设的投资规模。东南亚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缺乏发达的港口基础设施,预计将在2024年以及未来的全球港口基础设施市场的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美国港口基建扩速以增强贸易流动。由于消费者需求急剧下降、商业投资放缓以及美联储加息导致的整体国内需求放缓,美国贸易赤字正在扩大。美国政府在2023年11月宣布将通过港口基础设施发展计划(PIDP)投资更多资金,资助全国41个港口改善项目。美国政府认为,港口改善项目将加强供应链的可靠性,加快货物流动,并提高港口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弹性。预计2024年美国港口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迅速,尤其会在自动化和技术集成上大量投资,以此来提高运营效率和生产力。随着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重视,美国政府正在实施规则和融资机制,以加快该国港口建立自动化、数字平台系统。

  欧洲港口建设聚焦整体基础设施升级。相对于疫情之前的时期,欧盟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分配在近10年内将持续保持高位,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和氢能产业将是欧盟基础设施投资最重要的领域。2023年,受持续高通胀、外部需求疲软以及此起彼伏的周边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欧洲一些港口建设项目进展变缓。但受“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欧洲各国面临能源进口格局重构的挑战,纷纷加大投资建设能源进口码头。预计2024年欧洲港口基础设施将继续聚焦环境可持续性、技术创新和区域一体化半岛游戏,积极推动整体基础设施升级。

  全球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建设继续推进。2023年,全球LNG市场供需关系趋于平稳,欧洲等地区已有多个LNG进口再气化码头交付,以满足欧洲各国重构能源格局的需求。2023年全球新投营16个LNG进口项目,其中中国新投产6个LNG再气化项目,液化天然气已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从出口地的LNG液化码头建设情况来看,全球LNG出口产能增幅有限,液化码头建设项目进展较缓。2024年,随着亚洲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以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LNG出口产能扩张,预计未来LNG码头建设投资将进一步增加。

  2023年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港口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不仅得益于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依托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一系列展会活动为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4年,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气候灾难和红海危机等国际突发事件的影响依然存在,对局部地区贸易发展势必将造成一定冲击。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平稳增长、投资增速加快、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预计2024年我国港口吞吐量整体将保持3—4%左右的涨幅,内河港口发展仍好于沿海,外贸吞吐量增速略有回落但仍保持扩张态势。

  ——港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为支持经贸发展,我国港口建设始终保持适度超前的规模,但面对新一轮船舶大型化与装卸效率的要求,传统码头的服务能力与效率水平逐渐无法满足当前航运市场的发展。尤其面对船舶集中到港、物流供应链中断等问题时,目前港口服务的韧性略显不足。为此,我国港口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不停留在仅满足装卸的规模需求上,更应从服务水平和运输安全角度提供更大限度的能力保障。当前,交通运输部等国家多部委已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加快码头改建扩建工作重要意义,积极推进码头等级提升,预计2024年国内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窗口期。

  ——突发性事件将成为港口最大挑战。红海危机等突发性事件,以增加运输成本的方式阻碍港口贸易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正常航运物流链,延期集中抵港的船舶将进一步造成港口拥堵。因此,从长远发展看,我国港口仍应注重对突发性事件的风险应对,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有效增强港口韧性。

  ——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刻不容缓。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航运减排期限的临近,各大班轮公司和航运企业已积极开展船舶能源体系转变,2024年集中交付的新船订单大部分已采用新燃料供应系统。为满足船舶对新能源加注的需求,港口绿色新能源供应体系的建设已刻不容缓。2023年4月,中远海运、达飞轮船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开展港口船用绿色甲醇供应合作的备忘录》,三方共同在国内主要港口构建绿色甲醇能源加注体系,而船公司未来船队都将采用双燃料甲醇船舶。多元化的绿色新型能源正快速出现,亟需挂靠港为其提供能源加注服务。

  ——港产融合与集群发展进入新时代。在经历多轮港口资源整合后,当前我国区域港口的资源配置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问题得到大幅缓解。但上升管理层级后,港口枢纽对地方经济与临港产业发展间的紧密度有所不足,因此各地政府和港口集团在新一轮的港口发展上,更加关注港口、产业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目前,山东、天津、宁波、烟台等地均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加强“港产城”业态融合。面对当前供应链风险和综合物流成本居高的环境下,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将成为现代港口建设和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重要方向。